盛氣凌人的主角是誰 盛氣凌人的典故

首頁 > 中華成語2017-11-04

盛氣凌人

出處

「盛氣」一語,見於《戰國策•趙策四》:「左師觸察願見太后,太后盛氣而胥之。」(按:觸譽或作觸龍)

釋義

胥:等待的意思;盛氣:驕橫的氣焰。「盛氣而胥之」,後來引申為「盛氣凌人」一語,用來形容對別人表現傲慢尊大,氣勢逼人的神態。

典故


戰國時代,西元前266年,趙國惠文王剛死,孝成王繼位。趙太后(惠文王妻)掌握政權。
西面的秦國利用這個機會,發兵攻打趙國,並佔領了趙國的三座城池。
趙太后派了使臣向齊國求救。齊國君臣商量了一下,提出要讓惠文王的小兒子長安君來到齊都臨淄做人質,然後才肯出兵相救。
使臣回到邯鄲,向趙太后講了齊國提出的條件。趙太后聽了連連搖頭:長安君是自己心愛的小兒子,怎能放心讓他去做人質。
秦國看到齊國不出兵,繼續進攻趙國,形勢相當危急。趙國大臣十分憂急。
他們紛紛強諫,勸趙太后讓長安君去齊國,爭取齊國早日來援。趙太后嚴厲地掃了大臣們一眼,說言明在先,如果再有人主張派長安君去當人質,老婦必將用唾沫吐在他的臉上!」
沉默了一會兒,左師(官名)觸譽(zh€懾)慢慢地走上階來,表示有話要面陳太后。
趙太后心想:這又是來勸諫的。她感到厭煩,便「盛氣而胥之」,就是滿臉含著怒意,顯出氣勢逼人的神態,等著他來。
觸謦先從自己的健康不佳談起,談到自己非常疼愛小兒子。他見趙太后的氣色轉為和悅,才轉入正題說太后愛護長安君,封給好地方,賞給貴重器物,而不讓他為國立功。一旦太后有個好歹,長安君如何在趙國立足?」
趙太后終於接受了觸譽的勸諫,讓長安君到臨淄,留在齊國做人質。不久,秦國聽說齊國已出兵,便自動退兵了。「盛氣凌人」這句成語,就是從這個故事引申出來的。

相關文章推薦:

中華成語TOP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