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精美的石棺床 永陵石棺床

首頁 > 中國之最 > 中國文物2013-07-12

最精美的石棺床

1942年抗日期間,四川省成都市挖掘防空洞時,在今西郊三洞橋地段偶然發現了排列整齊的磚砌體,引起了人們的注意,經考古學家的斷定,這裡是一座古代墓葬,後又經過發掘,才弄清楚原來稱為撫琴台的土丘,竟是五代時期前蜀皇帝王建的「永陵」。發掘完畢,地宮仍行封閉。解放後,經過修葺,1979年起對國內外參觀者正式開放。

王建是唐時許州舞陽(今河南省舞陽縣)人,生於唐宣宗大中元年(西元847年),年輕時做屠牛和販私鹽買賣,後投唐忠武軍,遷升為隊將。光啟二年(西元886年),他隨唐僖宗避亂逃到四川,後出任利州刺史。大順二年(西元891年),王建佔據西川,乾寧四年(西元897年)兼併東川,後又據有山南西道地,天復三年(西元903年),被唐昭宗封為蜀王。西元907年,唐亡,王建稱帝於成都,國號"蜀」,史稱「前蜀」。西元918年,王建病歿,葬在「永陵,』。永陵地宮分前、中、後三室.中室的中央稍偏右的地方,有一座放置棺槨的棺床。床作須彌座,高0.84米,長7.54米,寬3.35米。床上鋪民玉板一層,玉板上為三層木台級,台級上放置棺槨,永陵被盜,棺槨都已朽爛。棺床東、西兩側,透雕(今人稱雕)十二個力士,身著甲,頭束髮或戴盔,盔甲上革帶金厲頗富質感。股以下埋於土中,面向棺床,各以手置於棺宋下,作出扶抬棺床的姿態。特別值得指出的是,力士們都雕成半身胸像,這是由於扶冶動作『的需要,表現出力士全身之力都集結到雄健的手腕上,以承受棺床的壓力3這樣的處理方式,反映了古代雕刻家的巧妙構思。最精緻的是床的南、東、西三面,雕刻著一組藝術價值極高的樂舞石刻,共二十四幅,每幅雕刻伎樂一人。南面刻舞蹈者二幅,彈琵琶、拍板各一幅.東面刻擊正鼓、擊齊鼓、擊和鼓、吹笛、吹養篥、擊羯鼓、擊輯牢、擊雞婁鼓、擊答臘鼓、擊毛員鼓等十幅。西面刻吹篪、吹排簫、彈箏、吹小齋篥、彈箜篌、吹葉、吹笙、吹貝、擊銅紱、擊羯鼓等十蝠3這是一支一千多年前的混合樂隊,也是唐五代燕樂風格的一套完整的宮廷樂隊的縮影a

樂隊中有些樂器名稱奇特,如毛員鼓、答臘鼓,我們看了雕刻的影像才知道演奏方式,前者全用手拍,後者卻以指擦。還有箜篌,這種樂器到清代就失傳了。壬建*的棺宋西面留下了伎樂正在彈奏箜篌的生動形象。這座精雕細琢的石刻宮廷樂隊,也保留了唐代樂隊的某些特徵。唐代音樂藝術,由於敢於吸收外族'外來音樂文化的fe處,結合著固有的華-夏之音的傳統風格,兼收並蓄,融成一體,使得唐代音樂發展到一個嶄新階段.在唐代宮廷樂舞中,龜茲樂佔有重要地位,同樣,在王建墓石棺床四周所刻的伎樂隊的樂器編配,也是龜茲樂與傳統清樂的結合。因此,這組樂隊,引起了國內外音樂研究工作者的高度重視,認為,這是為我們瞭解、研究唐、五代乃至宋器樂編制的演變提供了非常寶貴的文物資料。

相關文章推薦:

中國文物TOP10